2025年10月31日晚,浮山湾畔华灯初上,粼粼波光映照着青岛国际会议中心的璀璨灯火。一场以“企业让城市更美好”为主题的优秀企业家分享会即将在此启幕。在会场访谈区,我们见到了青岛鸿裕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思刚。

他身上带有双重标签:既是一家拥有26年历史的“隐形冠军”企业的当家人,也是一位接棒后为企业注入新活力的开拓者。在分享会开始前,他与我们进行了一番坦诚的交流,话题从企业管理的核心,到出海探索的思考,再到应对当下挑战的心境。
技术跃迁:从“高铁锁匠”到“智能行者”
“我们自称‘高铁锁匠’,中国高铁动车上大约有超过一半以上的锁具是我们生产的。”秦思刚介绍,鸿裕吉一直以来立足中国轨道交通车辆市场,除了这干了26年的“老本行”,他们还是高铁遮阳帘和车内各种内饰类产品的制造企业。锁具和遮阳帘品类,也让鸿裕吉成为轨道车辆内装领域不折不扣的“隐形冠军”。
过去,鸿裕吉是“和机械部件打交道”的传统制造企业。从2016年开始,秦思刚带领团队往电气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现在他们有两个响当当的智能产品 —— 主动降噪系统和空气净化设备。“主动降噪不是靠隔绝或阻挡噪音,而是通过算法控制扬声器发出和噪音相反频率的声波来抵消噪音的技术。这项超前的技术已经在地铁车辆司机室的座椅上实现了量产。空气净化设备是2017年开始研发的,然后就开始了批量应用。我们琢磨着,无论是高铁动车还是地铁车辆,以后乘客肯定更在意健康舒适,噪音要低、空气要干净、材料要绿色环保,这是趋势。所以我们在研发技术线从这个维度上做了一些拓展。”
管理革新:耕耘“人心的土壤”
在秦思刚看来,技术产品的拓展,只是企业革新最显性的表象。真正支撑这些变革发生的,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对于这位“创二代”来说,接班后做的最大改变,不只是更新技术、产品,更有管理上的深层革新。
他将“人心”视为企业最深层的革新所在。“企业是人的组织,没有向心力,再先进的技术也推不动。”他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就像种地,土壤得肥,种下去的庄稼才能长得健康茂盛。”而这片“土壤”,就是他坚信的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与文化。
2011年接班后,他的首要工作就是从传统的制造业基础出发,为鸿裕吉“立”起这套文化内核。他引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系,并大胆推行了一系列与之匹配的举措:导入CIS系统,重塑企业形象与管理规范;大力培养年轻人才,打造了一支以85后为核心的创新主力军。在他眼中,这些努力都是为了耕耘好“人心的土壤”,而这,正是支撑一切技术与产品持续创新的底层逻辑。
出海破局:别想“挣快钱”,要做“长期主义者”
内部的组织文化变革保证了企业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保证了国内市场的稳固后,追随着“让 Honrock响彻世界”的企业愿景,鸿裕吉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出海的道路。结合多年的海外生活工作经历及最近的德瑞考察,秦思刚分享了他的观察,“我们还在出海的路上,没资格说成功,只能分享些实实在在的感受。”他在欧洲生活工作过,如今还有不少朋友在那边,加上一年多跑海外市场的经历,总结出三条 “实在经验”。


秦思刚接受德国媒体采访
首先“别光想着挣人家的钱”。“出海不是为了‘捞一笔’,是找企业的第二个增长级,要能给海外客户创造价值。你得站在人家的角度想问题,人家才会信你。”
第二是“耐住性子等”。欧洲市场有成熟的产业链和文化规则,不是半年一年能拿下的。“中国制造业的速度快,欧洲市场需要时间适应。反过来,我们也得适应他们的节奏。这是双向的,得有长期主义的心态。”
第三是“扎下根来做”。如果想摆脱代理做直销,就得给客户传递一个信号:我们不是来当“过客”,是要长期扎根的。将中国的效率、性价比与属地化服务结合,让客户看到实际价值。
他判断,未来 5-10 年欧洲轨道交通是“高确定性机会”:德国等国因过去十几年铁路投资不足,新政府计划加大基建投入,“学中国搞现代化,正是我们的窗口期”。但他也提醒,出海前提是“打铁自身硬”—— 产品质量、技术能力过关,且有周全策划。
面对当下:中小企业别慌,先练“内功”
作为正和岛山东区秘书长,秦思刚常和中小企业家交流,知道大家难,但他更看重“心态”和“行动”。“经济有周期,谁都躲不开,但不能慌。要做‘天生的乐观主义者’,企业家得有这个劲儿。”
光乐观不够,还得“务实”。“当下最该做的就是‘降本增效’—— 把内部管理理顺,把成本控制好,把产品性价比提上去。” 他提到山东正和岛九月份的年会主题“穿越周期,数链未来”,强调的就是靠降本增效走出困境,利用数字化科技迎接未来。“这不是口号,是中小企业的活路。不管地缘政治怎么变,经济规律不变。好东西、便宜、服务好,没有卖不出去的。”
在他看来,这也是“创二代”的担当:不仅要带着自己的企业活下来,还要和更多中小企业一起找方向。“父辈教会我们‘踏实’,我们得学会‘敏捷’,在困难里找机会。”
面向未来:锚定百年品牌,助力中国制造登顶
面向未来,秦思刚给出了鸿裕吉非常明确的愿景:“鸿裕吉要变成中国机械行业的百强企业;让Honrock品牌享誉世界百年;为中国制造登上世界巅峰,付出自己的努力。”
回顾父辈的创业与自己十几年的守业与创新,秦思刚感慨:“我父辈都是实实在在的打铁人,是机械工程师,很务实,头拱地地创造出匠人般的产品。”而到了他这一代,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根”养得更壮,再把“枝叶”伸得更远。不仅在国内做“隐形冠军”,还要在国际上打响品牌;不仅做传统制造,还要做智能创新。而“创二代”,既是传承创业的基业,更是在父辈的基础上,创新着把这条路走得更宽、更远。(文/孙啸)
上一篇:无
下一篇:百洋医药集团付钢:笃信骆驼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