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 首页 / 新闻动态 / 企联动态

企联动态

发布时间:2023-02-23新闻来源:青岛日报/观海新闻字号:【大】【中】【小】

开局之年,青岛强信心起好步 | 青岛专精特新企业开足马力抓生产、赶进度

“今年预计订单增10倍!”

青岛专精特新企业开足马力抓生产、赶进度

作为氢能与储能产业链链主企业的青岛能蜂电气有限公司,从年初六开始就忙碌不停,今年预计订单同比增长10倍;同样预计10倍增长的北辰先进循环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把项目做到了国外,成为中国制造“出海”的新名片;还有与国际巨头同台比拼的青岛至亚美莱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一己之力填补国内新型膜材料空白。

这些企业所处领域各不同,但有个共同名字——专精特新。它们开年以来的全力以赴,折射出青岛经济的澎湃活力。

订单爆发式增长

一楼车间内,工人们加班加点组装调试储能设备,装箱后发往全国各地;而在楼上,管理团队紧跟市场变化,提出了年度新目标。这是位于上合示范区的能蜂电气抓生产、赶订单的繁忙景象。

“今年预计工商业储能设备订单超过5000台,同比增长10倍,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能蜂电气总经理张浩告诉记者,“实际上,考虑到产能和原材料等因素,5000台的订单还是一个保守数字。根据我们前期召开经销商大会收集的需求数据,今年工商业储能设备的需求接近2万台,企业的高速发展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储能设备如同一个“超级充电宝”,在用电低谷时充电,在用电高峰时放电,既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也降低工商业企业的用电成本。在“双碳”目标以及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储能的成本回收周期有效缩短,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

2019年落户青岛的能蜂电气专注用户侧分布式智慧储能系统,覆盖电信运营商大数据机房、5G基站储能、大中型商业综合体、工业园区节能、工商业用户储能等多个新兴储能市场,在短短几年间就成长为青岛市氢能与储能产业链链主企业。

成长壮大的能蜂电气,也选择把更多的产能放在青岛。“原有厂房扩大了三倍,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张浩介绍,能蜂电气已联合胶州湾发展集团在上合示范区新开发了占地约57亩的双碳产业园,今年7月份即将入驻,产业园将布置自动化生产线,确保下半年产能迅速提升。

加速“出海”

“今年已经拿下江苏以及海外的退役电池处理项目,订单金额预计同比增长10倍。”近两个月来,从青岛到广东再到新加坡,北辰循环董事长张涛辗转多地会见客户、调研市场。

张涛的信心源于在动力电池回收技术上的颠覆者地位——动力电池占到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的40%,随着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成为汽车产业循环经济的重头戏。而北辰循环开发的全干法物理破碎分选工艺,颠覆了传统的焚烧式处理法,在市场上可以说是独一家。

他的信心还来自于政策的支持。三年前,从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的张涛,放弃了南下的打算,选择了回青岛创业。原因很简单,青岛不仅给足了优惠政策,更成全企业的创意创新。

在城阳区,北辰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低碳绿色循环示范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计划于今年7月投产。该项目将服务于青岛退役动力电池的资源化利用,回收废电池外壳、隔膜、铜箔、铝箔、废电极材料、电解液等资源,同时建设未来循环技术研发中心,针对退役的动力电池、光纤、风电叶片、充电桩等新兴产业废弃物进行低碳循环技术应用开发。

去年下半年,北辰循环完成千万级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劲邦资本、青创投、兴阳投资和里程碑创投。今年,张涛又收到30多份投资邀请,计划年内完成新一轮融资,通过引入产业投资者更快抢占市场高地。

“国外对环保和安全的要求很高,中国的电池回收技术已经走在了全球前列。我们将联合合作伙伴,在国内重点区域建设锂电池回收示范工厂,同时加大开拓海外市场。”张涛信心十足。

布局新市场

与一般企业相比,专精特新企业有着更高的研发投入强度,将真金白银砸向研发环节。

至亚美莱总经理丁肇聚深有体会,依托过硬的技术实力,公司研发的地铁屏蔽门防冲压贴膜最近出口到了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这个行业竞争太严苛了,所有对手都来自欧洲、美国和日本。如果我们的产品做得和它们一样是没有竞争力的,只有做得比它们更好。比如保护膜的耐候性,国外品牌做到8年,我们就要做到10年。再比如隔热膜的透光率,国外品牌达到83%,我们就要做到89%。”他说。

降低车厢内温度的隔热膜、增强玻璃性能的防爆膜、避免划伤的防涂鸦膜、防止玻璃起雾的防雾膜……在新型膜材料这个特殊的细分赛道,“选手”多为3M、杜邦等外企,国内企业若无自主创新绝活,绝无可能在与国外巨头同台竞争的严酷环境中生存下来。

在至亚美莱厂区的一节高铁车厢格外引人瞩目,那是丁肇聚专门从中车四方公司买回来的,用于产品的室外环境测试。

如今,和谐号动车组的隔热窗膜、复兴号动车组的外车身标识薄膜、地铁车厢的内饰贴膜,无不浸透着至亚美莱的自主创新,助力中国轨道交通产业实现关键材料的国产化。除了轨道交通,丁肇聚还计划向新能源汽车、家电等更广阔的应用领域延展,“通过自主创新形成技术壁垒,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是企业的唯一出路。”


回到顶部